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跨界创新:糖心vlog研究生课程《设计方法》实地调研顺利进行

录入:朱宇婷  2023-11-13  点击:

20231112日,在糖心vlog、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在常州钟楼区、经开区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研究生课程《设计方法》实地调研社会实践,在由我校与常州市钟楼区共建共享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如期开展。本次课程组织了2023级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公共艺术与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与信息交换等方向不同专业方向的106位研究生,经历了一次难得的学科专业交叉、校地跨界创新的设计实践。

《设计方法》课程是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以“立德树人、守正出新”为指导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全面的设计方法发展背景、相关学科的方法学内容和认知体系;同时,针对研究生的设计实践要求,以设计过程的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流程和设计项目管理为抓手,综合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设计方法理论和创新实践基础。

 1 师生参观由汪瑞霞教授主持设计的常州市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

本次课程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一是理论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构筑设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格局”,着力培养有坚定信仰、质朴情怀、责任担当、过硬本领的知农爱农新型乡村人才。

二是教师学科交叉与学生协同合作相结合。主讲教师跨学院、跨专业组团,由汪瑞霞、郁舒兰、刘玮、刘力维4位教师担任,学院安排朱婷、李亮2位辅导员老师辅助实践教学。不同专业方向研究生,能从不同老师、不同学习伙伴、不同理论视角、不同实践场景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多专业的交叉支撑完成了本次乡村设计实践,积极应对乡村建设对多元人才的需求。

三是专业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师生们深入乡村,调研地点包括钟楼区邹区镇的七个村落,分别是琵琶墩村、安基村、卜戈村、桥东村、殷村、泰村、杏塘村。同学们时刻铭记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目标任务,严格遵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内容,结合设计学、设计方法相关理论,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中、在亲历的乡村实践中查找问题,各小组积极讨论如何解决乡建的日常问题和难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2 研究生课程《设计方法》实地调研实景掠影

本次实地调研课程,教师团队提前做了详细周密的课程计划,106名研究生分成12小组,早上715从南京出发,分三辆大巴车前往调研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按照小组进入提前自选的乡村,调研内容包括对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十个村的文献研究、实地测绘、村民访谈、资料收集、产业现状业态分析等,老师逐村指导,发现乡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讨论小组选题方向从殷村的职教小镇、杏塘村的十里杏林、琵琶墩村的现代农业到安基村的运河生态廊道调研团队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乡土民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校与常州市钟楼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第一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结对名单。通过建设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加强乡村建设人才培养、开展乡村建设陪伴式服务、打造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为乡村建设提供政策咨询、规划建设、人才培训、重大课题研究等综合性服务,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午15:00,师生共同前往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参观由汪瑞霞教授主持设计的实际项目——“常州市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该展览馆设在一个老工业厂房,空间设计新颖,思维逻辑严谨,图文内容详实,是对常州工业发展百年历程的宏大叙事,同学们在参观展馆设计案例过程中,直观学习到工业遗产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次设计方法》课程以真实乡村设计课题教学切入点目的是为培养研究生从实地调研入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意识鼓励青年学者知农爱农练就兴农本领,熟悉调研流程和设计方法师生亲历乡村实地,调查分析实地踏勘、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归纳出设计概念师生熟悉设计工具形成学术思维凝聚团队精神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校园走向乡村,从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本次实践教学提高了研究生们协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他们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心和动力,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了城乡大地上在实地调研和设计实践中师生们也深刻体会到了乡村基层工作的艰苦,更加坚定了服务人民信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撰稿:孔露8231321421  摄影:曹越8231311398  审核:杨杰